polinavasily

在写啦在写啦

Calls Me Home——致《除非你能证明他们已经死亡》

我其实并不觉得自己写的多好。但是放在全本的这个位置还是很合适的。我喜欢从第三视角讲故事。从别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感情。他们纯粹无暇,他们勇敢无畏。

墨初Ares:

   ※“I'm coming home from all the places I have been


         With nothing but a voice within


         That calls me, calls me home”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Calls Me Home》Shannon LaBrie




   瑞贝卡总是以或活泼或年迈的形象出现在盾冬文里。她是詹姆斯和史蒂夫在去世之后,布鲁克林岁月记忆的保留者。这篇文,用瑞贝卡的角度去讲述,那段被埋葬在伟大背后的故事。所有人庆祝高呼战争胜利,美国队长和他的咆哮突击队是时代的英雄,而英雄的家人,是这场狂欢庆祝中的不合群者。




    太太把瑞贝卡的“固执”“强硬”“忧伤”描写的太到位,烦躁利用哥哥和史蒂夫的故事作为赚钱的商机;固执的守住那段记忆,而又无法脱离自责。这是一个全新形象出现的瑞贝卡,她从巴基的纪念板上走出来,在太太的笔下娓娓道来那段故事。




    文中瑞贝卡第一次回忆哥哥和史蒂夫,没有过多的笔墨去形容他们的年少时代生活环境到底有多温暖。是用语言,最直接的方式,让读者感受到,兄妹之间的温馨与争吵。太太笔下的巴基,永远是那么温柔。




    太太创造了一个大环境中的小人物,全文这位商人一共来了三次,他每一次和瑞贝卡讲的话,就如同把一个看似即将痊愈的病人的伤口狠狠揭开。他的每一次到来,都无外乎在宣告:詹姆斯和史蒂夫已经阵亡。




    而瑞贝卡面对这个商人时越来越歇斯底里的情绪,越来越多的话语,也让读者的情绪趋于崩溃。当瑞贝卡展开那封阵亡通知书,短短两行字,是巴恩斯中士一生最后的形容。而在书籍这一页的上半部分,是那段温馨的回忆。就像瑞贝卡后面说的那样,巴恩斯和史蒂夫,在她的记忆里,是活生生的人,会哭会笑,而不是印在那张陈旧通知单上冰冷的名字。我看的时候,不知道在瑞贝卡这段话里停留了多久,因为布鲁克林的岁月太美好了,因为这两个人实在太美好了。而现实,却跟美好背道而驰。




    说真的,我第一次读文哭成这样,抱着书问为什么,到底命运为什么不肯放过这么好的两个人。在已知命运的情况下,能让读者依然满腔不甘心。看过很多形容他们过去的文字,但是多从盾冬的角度出发,而太太另辟蹊径,从瑞贝卡的视角,其实也是读者的视角,问出了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意难平。




    蒙蒂的出现,是另一个回忆匣子的开启。如果说瑞贝卡是布鲁克林安稳岁月回忆的保留者,蒙蒂就是战火纷飞中浪漫爱情的见证者。看到蒙蒂带来的物件,这些哥哥和史蒂夫曾用过的东西,慢慢的填充着瑞贝卡的回忆匣子,把她的愧疚和遗憾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啊,我为什么写长评都能哭。我又看到了那段,瑞贝卡的咆哮,我真的太佩服太太的语言表达能力。我们总是高唱着,他们的伟大,他们的无私,他们是时代的英雄,可从来,从来都没有人,愿意翻开故事的背面。活生生的人,变成了博物馆里摆放的物件,变成了教科书上“拯救时代的英雄”短短几行字。




    啊,我真的不能再写瑞贝卡的语言了。太太的文字,是剥离伟大歌颂,是历史和时代的苍凉面。这样的文字,我觉得它不是虐,它是震撼和悲怆,是难以下咽的那一口气,是让读者能拿出来回味无数次,每一次都能问一句:这到底是为什么的意难平。意难平不是虐,是真正写到读者心里,掷地有声的文字。




   瑞贝卡的记忆里,关于史蒂夫和詹姆斯恋爱的细节其实并不多,她看到的,了解到的,不过是平静岁月里的寥寥。但这就是创作的隐藏,旁观者,无论是瑞贝卡还是蒙蒂都永远无法知道他们到底有过多少故事,但故事永远藏在那段岁月里,足够了。




   文章最后的处理,恰到好处。看到大半的时候,我总在想,瑞贝卡的以后,是不是要永远面对着这些遗物,永远活在愧疚里。但太太没有这样处理,东西遗失了,只留下那封改变了三个人的情书。命运的转折点从哪里开始,就从哪里再转一次吧。这一次,不再是任性的妹妹,而是带着三个人回忆往前走的瑞贝卡了。




    实在喜欢太太对于瑞贝卡这个人物的塑造,从一开始得知哥哥和史蒂夫的爱情,到面对两人的死亡,到最后的释怀。最后的她说,她应该勇敢,勇敢的面对一切。我其实很想跟巴基说,看,你总是担心的妹妹,她变得跟你一样了呢,你是不是很骄傲。因为勇敢这个词,一直是我形容盾冬感情的top1。面对战争,面对荒诞的力量,面对命运,面对生离死别,盾冬从来都是勇敢的,他们从不屈服。




   我每次看太太的文,总觉得像是在月光下阅读,因为太温柔,太浪漫了。文章最后一段的描写,最后一段的小调。在布鲁克林的秋天,布谷鸟苍凉凄美的叫声,布谷布谷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好像在太太的这段文字中,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,而未亡人,缓缓的从时光中走来。他们会再相聚的。




   再次表白,谢谢太太带来这么好的故事,这篇读后感没有办法把我初读这篇文章的心情表达出千万分之一。不长的篇幅,我初读的时候大概读了一个多小时。因为实在太难受了,瑞贝卡每一次对内森的驳斥,都把我的心揪碎了。而这样的情感爆发,一次比一次强烈。我尚且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商业“羞辱”,试问当初巴基的家人又该多难过呢。感谢太太在一个全新的角度,带来了作为看客并不能看到的那段故事。


      @polinavasily ❤❤❤



评论

热度(42)